“继承‘岭’字精神,发扬‘领’字品格,彰显‘岭商’担当,新生代企业家要从老一辈手中接好政治班、事业班、社会班、文化班,尽快成长为温岭发展的中坚力量。”
作为“温台模式”的典型代表,温岭经济腾飞的背后,折射出的是一部波澜壮阔的非公有制企业发展史,更是温岭第一代企业家敢为人先、变不可能为可能的“精气神”。但随着温岭民营经济从最初的1.0“稳步走”迈向“加速跑”2.0时代,当年“打天下”的第一代创业者们逐渐退隐,新生代民营企业家接过父辈手中的接力棒,逐渐站上舞台“C位”。
如何建好这支新生代企业家队伍,让这些奔涌而来的“后浪”成为温岭制胜未来的底气和希望?聚焦“传承+创新”,近年来,温岭致力于加强“三支队伍”建设,通过大力实施“青蓝传承”工程,全面构建新生代企业家培育体系,在反复的思考与实践中直面时代之问。
✎爱仕达集团董事长陈灵巧运用互联网思维革新爱仕达的传统运营模式,同时推动爱仕达从制造向智造转型,走上机器人、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双轮驱动路线;✎跃岭股份总经理林斌重塑企业管理模式,在推动全产业链质量提升的同时,以持续不断的工艺革新和产品创新,逐步提升跃岭股份在全球的品牌度与影响力;✎风驰机械执行总裁潘凌杰喊出了“打造全球车轮第一品牌”的全新口号,并以“新品牌+新产品+新赛道”为发力方向,推动企业加速从外贸“一条腿”向国内国际双循环转型……
近年来,慢慢的变多的新生代岭商走到了创新创业的前沿舞台,成为温岭民营企业家队伍新的“领头雁”。
“截至目前,温岭百强企业中,60%的新生代企业家已步入‘接班传承’阶段。”温岭团市委相关负责的人介绍说,不久前,市青年企业家协会对全市106家制造业企业展开调研。多个方面数据显示:32.08%的企业已经由新生代完全接管;53.77%的企业里,接班人已进入管理层。“这些新生代企业家中,80后占了52.83%,90后占了41.51%,还有5.66%是00后。由此可见,温岭新生代企业家年龄层呈现多元化趋势。”
如何让这支奔涌而来的生力军挑起大梁?温岭思路清晰,方向明确:完善顶层设计,将新生代企业家发展纳入全市发展整体格局,在台州市率先出台《新生代企业家“岭商薪传”培育实施方案(2023—2028)》,通过实施“同心岭航、青蓝接力、赋能提质、联动并进”四大工程,推进“领军梯队”计划,在不一样的行业、不同岗位开展交叉互助式结对,实现全链条跟踪培育;强化组织建设,成立青年企业家协会、新生代企业家联谊会、新生代企业家创业协会以及广东、上海等区域性新生代岭商联盟等,形成市内外联动、跨行业协同推动的新生代企业家培育新格局。
与此同时,温岭还在实践中将工作边界前移,把许多初期创业者纳入新生代企业家培育工作范畴,通过打造新锐青年众创空间、青创农场、青春小镇、青春共富工坊等青年创业阵地,挖掘培育具备新质生产力特质的优秀青创项目和创业青年,实现全市新生代企业家培育工作滚动实施、梯次推进,探索新生代企业家培育新路径。
“这几年,我们明显感受到慢慢的变多的新生代站在了台前。”曾彪是新生代企业家里的一员,也是市青年企业家协会秘书长以及市新生代企业家联谊会秘书长,“更大胆直接”“更敢闯敢创”“更讲团队协作”是他对岭商“后浪”们的印象。“比起老一辈企业家,新生代企业家更讲究团队协作,而且他们有着更高的学历,更具国际视野,更易接纳新事物、乐意探索新领域。”
而在鑫磊压缩机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钟佳妤看来,他们这一代接班人更敢于尝试的背后,是家庭给了他们“输得起”的底气。正是这份底气,让他们可以把目光放远,瞄准企业转型的新机遇。
作为00后青年企业家,钟佳妤今年接班才满一年。可就是这一年,鑫磊股份发生了不小的变化:钟佳妤打破原有的垂直部门结构,实行项目化管理;构建干部胜任力模型,实现员工“能进能出”;推动企业科学技术创新,重视高水平创新型人才引进……在她身上,呈现了新一代企业家对“新”的追求和探索,为公司发展寻求更多可能。
“企业内部要良性管理,外部要循环发展,新生代在父辈创立的基业上突破成长并不是特别容易。”在曾彪看来,如何让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让敢为天下先的岭商精神薪火相传,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针对新生代企业家的成长发展需求,线上,温岭开展“岭商云课”,与各大高校、研究院合作,发布涉及税务、法律、创新发展、人才培育等方面的培训课程;线下,温岭通过举办“青企汇”“传承圆桌会”“传承与创新论坛”“新岭商学堂”等系列活动,组织新生代企业家走名城、访名校、观名企、会名家,解开名企发展密码,为新生代企业家多维度充电赋能。自2022年以来,市青年企业家协会已举办各类活动100余场次,服务新生代企业家4000余人次。
与此同时,温岭还探索实施新生代企业家“311”导师计划,通过加强“传帮带”“大带小”“专培新”,推动企业家“青蓝接力”,真正从“接班人”成长为“掌门人”。
钱江摩托总裁郭东劭、利欧集团董事长王相荣等老一辈企业家被聘请为新生代企业家导师,建立跟班学习、导师帮带、挂职锻炼等三项制度,为新生代企业家成长提供专业指导,进一步打造温岭优秀企业家后备队伍。
“导师‘传帮带’机制有利于填平接班鸿沟。”钟佳妤说,“利欧集团是温岭老牌企业,王董事长不仅在用人管理方面耐心指点我,还在数字化系统搭建上给了我很大的帮助。”
深耕民用泵和屏蔽泵领域,近年来,大元泵业专注将主营产业链做精做细,以持续不断的创新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今年,我们光研发人员就比去年增加了45%。”大元泵业副总经理张又文去年5月回来参与企业管理事务,她介绍说,今年大元泵业研发投入较去年增长超10%,各类型新产品研发立项已超过50个。
产品含金量的持续提高,为大元泵业扩大全球市场占有率提供了有力支持。“今年上半年,我们部分市场外贸业务稳步发展,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超过13%。”张又文说。
值得一提的是,近两年来,大元泵业还开始着手布局液冷、商用、高端养殖等领域,吸引了不少关注。“像我们民用泵板块推出的轻便型养殖泵,最大流量可达210m³/h,产品发布当晚意向订单就超3000台。”张又文说,今年上半年大元泵业相关业务合计实现营业收入约1亿元,比2022年上半年增速超100%。
聚焦细分领域、新兴领域,钻得更精更细,成了慢慢的变多温岭新生代企业家的共识。
✦浙江甬岭数控刀具有限公司总经理范凡用了8年的时间,推动企业坐上了U钻行业市场占有率第一的位置。
✦曾彪于2016年创建浙江咪网电子科技有限公司,通过“云计算+物联网”链接城市各级停车资源,打造路内外一体化的城市级静态交通云平台,目前已与13个省76个县市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去年服务1.76亿车次。
✦95后青年阮圣栋抓住短视频风口,2019年回乡创办台州市脑栋大开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如今公司短视频规模和产量都位居全国前列,年产值每年以20%的速度增长,和百度、阿里巴巴、字节跳动都达成了合作。
“我们企业能够这么加快速度进行发展,很大程度上受益于温岭鼓励创新创业的氛围和配套政策。”回顾企业的发展历史,阮圣栋和记者说,2019年11月,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参加了温岭的青年(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并获得了二等奖。“当时主办方询问了我回乡创业的意愿,但我顾虑没有合适的办公场地。”
谁知两个月后,他就接到了主办方的电话,“办公场地已经落实,位置很不错,连装修都已完成,拎包就能办公。”后来他才知道,这是温岭团市委打造的青年发展规划标志性工程——新锐青年众创空间,是个专门服务青年创新创业、人才招引培育、产业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的“双创”孵化园。“这对初创期的公司来说实在太友好了,就连员工的住宿问题都得到了解决。”
为给新生代企业家创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近年来,温岭统筹全市“一盘棋”,出台《“百千万”青年人才集聚工程三年行动计划》《温岭市浙商再出发“雄鹰”行动实施方案》,按照新生代企业家发展不同阶段、创新创业不一样的需求,供给创业场地补贴、人才招引补助、创新基金扶持等精准政策,全力推动“雏鹰”换羽蜕变。
期间,温岭依托市青年企业家协会,吸引了市青年创业者俱乐部、市青年农业产业化促进会等平台入驻,为青年提供场地支持、项目融资、人才服务、政策对接等服务,打造了“创业正当时”青年创业大赛、“创业加速器”青创营等品牌活动,形成了“产业+孵化+投资”的完整闭环。
同时,温岭以省级高档数字控制机床技术创新中心、国家智能设计与数控技术创新中心等高技能创新平台为载体,构建新生代企业家全链式服务体系,集成项目、政策、人才等领域21项涉企服务事项,打造“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提升”“科技成果转化”等服务场景,推动企业向“高精尖”突围。
在“雨林式生态”系统培育下,当前,温岭新生代企业家遍布传统制造、数字化的经济、生物医药等所有的领域,慢慢的变成了温岭民营经济铿锵前行的蓬勃力量,成为持续激发城市发展拔节向上的创新活力源泉。
澄江,是永宁江、灵江、椒江的合体;台州蜜桔是台州瓜果的代表,是甜蜜幸福生活的象征,小桔灯寓意光明、希望和火种。分享台州生活,讲好台州故事。